城街道康园社区居民郑银花的女儿因脑瘫导致行动不便,上厕所都需要别人搀扶。“以后,墙上装上扶手,我不在家时女儿一个人也能自如活动,同时借助扶手还可以进行简单的肢体训练,这真的是一项为民办实事的‘幸福工程’。”郑银花高兴地对记者说。让她受益的,是我区当前正在实施的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。
据了解,省残联下发《安徽省“十二五”专项彩票公益金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实施方案》,全省将为10000户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,并对城乡贫困残疾人家庭提供改造补助,我区有30户贫困残疾人家庭享受到此项福利。
此次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主要是针对城乡贫困残疾人家庭,改造内容主要包括地面平整及坡化、低位灶台(盲人家庭灶台有煤气泄漏报警装置)、房门改造、坐便器改造、安装卫生间热水器、扶手或抓杆(洗手池扶手、坐便器扶手、淋浴扶手)、浴凳及改善残疾人家居卫生条件的其他设施等。改造工程按照每户不低于6000元的标准,其中中央补助资金3500元,县市区配套资金不低于2500元。
为保障此项惠民工程早日落到实处,从今年6月份开始,区残联就组织专门人员筛选符合条件的贫困残疾人家庭,按照兼顾公平的原则,在城乡比例适度搭配的同时优先照顾一户多残、老残一体等困难家庭。改造中充分尊重残疾人的个性化需求,对受益对象实行“量体裁衣”式服务,按照各自改造意愿有针对性地进行工程施工,最大限度地满足残疾人日常生活需要,提升残疾人的幸福指数。截至目前,全区30名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的设计方案已经完成,入户改造工作即将开展,预计9月底前全部完成所有改造任务。
52岁的郭福英,25年前,因突患类风湿病,四肢严重变形,生活不能自理,逐渐丧失了劳动能力。为了给她看病,家里欠下很多外债。为了照顾患病的她和年迈的母亲,她的丈夫只能靠在村庄附近打点零工维持生活。
在屯留县筛查贫困残疾人时,郭福英最终成为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受益人之一。在改造过程中,当地残联为她安装了床头扶手、配发轮椅、改装轮椅坡道,同时安装低位灶台,对厨房地面进行硬化,安装了太阳能、洗漱器、浴凳,厕所改造等。现在的郭福英不仅可以借助这些无障碍设施实现生活自理,还能坐在轮椅上为一家人准备饭菜。郭福英的丈夫也被解放出来,外出打工时也不用惦记家里了。
虽然政府花高价为贫困残疾人进行家庭改造,但部分无障碍设施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。
57岁的孙根喜是屯留县麟绛镇东河北村的一名视力残疾人。20多年前,因为患白内障,他的视力下降,10年前又突发并发症,致使他的双眼完全失明。妻子每天守着他,不能出门干活。家里六口人的生活仅靠儿子在外打工维持。此次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过程中,当地残联特意为他家铺设了盲道,在厕所和厨房门口,安装了盲人语音提示器。但在回访时,山西省残联维权部主任郭占文要求他用一用盲道时,他却经常走出盲道。如果不是盲人语音提示器提醒,他有时还会碰上一些障碍物而不知道。“铺上盲道就要学着用。你要是经常被碰得鼻青脸肿,家里人也不放心出去干活,怎么改善家里的生活呢。”郭占文开导道。听着郭占文主任的“批评”,孙根喜笑着表示以后会认真练习,不辜负政府对他的关怀。
山西省残联维权部主任郭占文表示,2011年度、2012年度我省在11个市的65个县(市、区)对2000户城乡贫困残疾人家庭开展了无障碍改造,主要为残疾人家庭进行地面平整及坡化、安装低位灶台(盲人家庭灶台有煤气泄漏报警装置)、房门改造、坐便器改造、安装卫生间热水器、扶手或抓杆(卧室沿墙及床头扶手、洗手池扶手、坐便器扶手、淋浴扶手)、浴凳及改善残疾人家居卫生条件的其他设施等。到目前为止,在国家资助范围之外,各市、县(市、区)结合本地实际,自筹资金对4000余户残疾人家庭实施了无障碍改造。